一幢寫字樓,就是一個縮小的社會;一個好單位,有時和一個好家庭同樣重要。
所以,我專門打探寫字樓里的各種新聞趣事。你的創(chuàng)業(yè)投資故事,你在職場中的遭遇、困惑、觀念碰撞,你所在公司的企業(yè)文化、管理方式,你的情感生活,你身邊的同事是不是多才多藝,你的上司是不是對你像個“哥們兒”……這些我都感興趣。
寫字樓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白領(lǐng)們,你們的高興事、煩心事、困惑事,我都愿和你們分享。
推薦線索一經(jīng)錄用,有豐厚的線索獎和小禮物贈送,隨時聯(lián)系,我在等你!
傍晚至深夜,在長春市桂林路、重慶路,有一些年輕人在擺攤,賣的貨物多為時興的包、衣服、鞋、小飾品等。這些小攤主中,有一些是職場白領(lǐng)。
攤主一:張文暢擺攤地點:桂林路
出售貨物:包、衣服、鞋、小飾品等
擺攤時間:一年零三個月
張文暢有些靦腆,小全則性格開朗,經(jīng)常說笑。她倆都是24歲,2010年大學畢業(yè)。地攤上擺著衣服、包、鞋子、文具和飾品等。張文暢說,兩人在桂林路擺地攤一年零三個月了,夏季是18時到21時,冬季是19時到21時,周末也經(jīng)常出來擺。
“2010年大學畢業(yè)后,我參加了吉林省公務(wù)員考試,筆試過了,但面試沒發(fā)揮好,沒被錄取,之后我就打算經(jīng)商。”張文暢說,2010年9月份,自己和同
學小全租下了商場的一間商鋪賣衣服,雖然賺錢,但兩人發(fā)現(xiàn)晚上擺地攤能賣得很好,現(xiàn)在地攤的這些衣服很多都是店里的衣服。
提起“白領(lǐng)”和“攤主”這兩個稱呼,小全拽了下張文暢,咯咯地笑了起來,“也不算是白領(lǐng)和攤主,就是想讓自己過得更充實些。”張文暢不好意思地說。
去年3月份,張文暢成功應(yīng)聘到一家私企工作,白天上班時,商鋪就交給小全打理,但到了晚上和周末時,兩人的地攤依然繼續(xù)。剛開始不適應(yīng),白天累得不行,下班還得擠上半個小時的公交車來到桂林路,吃完晚飯就開始擺攤,現(xiàn)在完全適應(yīng)了。“張文暢笑著說,自己這個”副業(yè)單位領(lǐng)導還不知道。雖然一人干兩份工作,但覺得擺地攤不會影響白天的工作。
擺地攤時啥事讓兩人印象深刻?2011年10月的一天晚上,一位穿著時尚的女士買了一件衣服走
后,她倆在收攤的衣服堆里發(fā)現(xiàn)了一部手機,都嚇了一跳。手機值3000多元錢。兩人通過手機里的電話簿,給她的丈夫打了過去,對方急忙打車過來取。當時已經(jīng)晚上10點了,我倆把攤撤完后就一直等她來。她當時要給我們500元答謝,被我們拒絕了,后來這個女士成了我們店里的回頭客,我們成了很要好的朋友。張文暢說。
擺地攤一晚上能賺多少?張文暢小聲說,最多時一晚上能賺200元左右,少的時候40多元,最慘的一次,一晚上一件東西也沒賣出去。
張文暢說,一些親戚開始覺得擺地攤沒面子,讓我專心干好白天的工作,后來看我這樣堅持就支持我了,多虧了我的爸媽,一直以來都做我最堅強的后盾!
“我覺得擺地攤是件很藝術(shù)、很個性的工作。”張文暢說,“交際能力、毅力、耐力、反應(yīng)力……都得到了鍛煉。”還有最根本的一點,那就是能夠以松散自由的狀態(tài)做自己想做的事,錢賺得多少不重要,最重要的是這是自己的興趣和愛好。
重慶路擺攤的小伙
鎮(zhèn)攤之寶是“哈雷摩托”
攤主二:王海洋擺攤地點:重慶路
出售貨物:手工自行車、摩托車
擺攤時間:一年多
在重慶路上,一個小伙子的地攤上擺著10多個逼真的手工自行車。圍觀的人都伸長脖子踮起腳,身體前傾。
“這是我做的手工自行車,小的10元一個,大點兒的黃包車20元一個,歡迎大家觀看!”小伙兒雙手放在嘴邊,邊哈氣邊說。
這個小伙兒1.8米的大個,長得很帥氣。他叫王海洋,今年23歲,家鄉(xiāng)在伊通縣,現(xiàn)在自己在長春市生活。喜歡手工藝制作的他,也是一個私企的白領(lǐng)。
“我小時候就喜歡擺弄這些小玩意,平時上班我不耽誤,下了班或者星期天就在外面擺攤,以前在文化廣場和南湖公園都擺過攤,向大家展示這門藝術(shù)!”王海洋說。
小時候的王海洋就喜歡觀察事物,愛動手??赐觌娨暪?jié)目后,就按照電視里的方法捏起了泥人,還真有點神似。
長大后,這個興趣一發(fā)不可收。就拿自行車來說,這是他反復看電視、看其他手藝人,才慢慢學會的。“以前我就喜歡趴在路邊看那些同行們做手工,時間久了,自己學會的樣式也多了起來。”糖藝、盤式、龍鳳字和易拉罐雕刻等,都學會了。
王海洋的工具箱下,還藏著一個驕傲的手藝面塑。“面塑俗稱面花、禮饃、花糕、捏面人。它是以糯米面為主料,調(diào)成不同色彩,用手和簡單工具,塑造各種形象。”王海洋說,這門手藝是幾年前從一位老藝人那里學來的。
“哥們兒,你這個‘大型摩托車’挺帥的,賣不賣?”一位市民問。
王海洋說,這個大型的手工摩托車花了半個月才做完,特別費時費力,其他的小自行車自己5分鐘就能完成,大一點兒的黃包車要20分鐘。這輛“摩托車”長度約50厘米,高約30厘米。摩托車側(cè)面還刻著哈雷的英文名稱,十分逼真。
“這個是我的‘鎮(zhèn)攤之寶’,我看過很多的同行,他們現(xiàn)在都沒做出比這個大的作品,這個賣的話要200元,但是我還真舍不得賣。”王海洋笑著說。
和其他的自行車一樣,這個“哈雷摩托車”的材料是漆包線、導線和膠管等,和其他自行車作品相比,這個摩托車除了車輪也能動之外,車輪上還安裝了輪胎。
談及這門手藝的收入,王海洋說要看季節(jié),夏天暖和,街上的人多,生意就很好,每天100元沒什么問題,最多的時候一天賣了200多元。冬天冷,收入會降低,但是整體上收入還是可觀的。
“我現(xiàn)在想收徒,結(jié)識更多喜歡這門技術(shù)的朋友。”王海洋說,“我很想通過這門手藝去幫助那些生活困難的殘障人士,這門手藝可能就會成為他們的謀生之道。”王海洋說,對于殘障人士,自己免費教手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