擺地攤跑江湖的人多嗎?
擺地攤跑江湖需長時間專心,要做到他人趕不上;跑江湖要體恤他人需求,還要修忍辱,若能在四十五歲前擺地攤跑江湖,修好這兩項本事,不怕沒伯樂拎著燈籠來找了。
全世界的大老板都在拎著燈籠找第一流人才,一切的上班族也都期望自己能成為第一流人才。為什么第一流人才這么稀有?有沒有辦法辨識或培育第一流人才?
第一個問題,我以為管理大師柯林斯(Jim Collins)(《從A到A+》作者)說得最好,他所推崇的“第五級領(lǐng)導(dǎo)人”,有必要兼具“謙善”和“意志力”兩種對立的特質(zhì),相當(dāng)程度說明晰為什么一流人才難尋?
至于什么樣的閱歷才干讓人謙善、堅毅兼?zhèn)?則幾乎沒人能講清楚。我有一位高人朋友最近一語道破:有必要擺過地攤,而且跑過江湖。我細(xì)心揣摩,深感大有學(xué)問。
何為擺地攤?便是專心做一件事,長時間不懈的做,越做越好,做到他人都趕不上。有這樣閱歷的人,沒有意志力是不可能的。中國古代師傅收徒弟,必然先讓他去做簡略、粗重、無聊、卑賤之事,然后調(diào)查他是否依然甘之如飴,以定其“孺子可教否”,其理正在此。
擺地攤有必要長時間專心,這便是“戒”,戒久了天然生“定”,把自我縮小放大;如此則“慧”情不自禁。禪宗六祖見五祖,五祖叫他去舂米,舂了半年才去看看,六祖說“弟子心中常生才智”。舂米舂出才智,這便是地攤擺出了境地,孺子可教了。
何謂跑江湖?便是出門見百種人,要他人點頭認(rèn)可,才干成事。要人點的頭越難,得到認(rèn)同的人越多,就表示江湖跑得越到位。跑江湖的人看眾生相,要體恤他人的需求,還要修忍辱功夫,能不謙善嗎?人一旦見多識廣,又能彎下腰來,格局天然就出來了。
一個人若擺過地攤、又跑過江湖,境地、格局兼?zhèn)?,天然又謙善、又有意志力,成為柯林斯所稱的第五級領(lǐng)導(dǎo)人。
企業(yè)若要培育接班人,無妨先檢視哪些作業(yè)最能擺地攤,哪些最像跑江湖,然后叫地攤擺得最好的去跑江湖,叫江湖跑得最好的來擺地攤,再把兩者都做得最好的儲藏為接班人。這樣做,準(zhǔn)沒錯。
年青人在工作鍛煉上,也可依此為準(zhǔn),牽強自己把擺地攤或跑江湖的事做到他人都趕不上,然后換一種再試一次。假如能在四十五歲曾經(jīng),把兩種事都做到比人強,肯定是萬中選一的千里馬,不怕沒伯樂拎著燈籠來找了。